* 穆伯伯家的門牌。
住共和里(街)91-1號的穆伯伯,向來是個默默無聞的老者。
穆伯伯,全名:穆鴻禎。山東莒縣人氏。
民國6年8月20日生。
中日戰爭時期,穆伯伯正值青年,因戰火之故流落他鄉。
逃難四年,期間見過不知多少的生離死別,
後來跟叔叔赴杭州獨立步兵營,當游擊兵,
專門負責伏擊日軍設立在山上的要塞地。
當時游擊隊員的生活相當艱苦,有時為了戰事須要,還得支援其他步隊作戰,
戰況緊急也幾乎是有一餐沒一餐,吃苦的日子對游擊兵來說,早已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。
穆伯伯說;當時他在游擊隊是上等兵,每月薪餉只有13元,生活條件非常苦。
但心想,國難當前,戰事吃緊,能不能保住小命都還不知道呢?自然也就不會去想那麼多了。
戰役結束後,民國三十六年他老人家在山東青島待了一年。
在青島的那段時間,生活狀況稍有改善,其因…
一、是戰爭結束,能有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。
二、是當時他在聯勤單位當技工,有穩定的工作,薪俸也比當游擊兵高。
但這好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,國共爆發內戰。
民國三十七年穆伯伯便隨政府播遷來台,並在當時的高雄聯勤洗衣部擔任技工。
民國五十七年來到東港,亦在當時東港聯勤製襪場上班。
由於聯勤製襪場隸屬軍須單位,有很重的官屬位階的倫理思惟。
穆伯伯生性老實,在這種環境裡,經常就被上級長官欺侮、刁難。
但山東人的硬脾氣是經不起反覆這般刺激、受氣的。
尤其是曾在抗日時期當過游擊兵的人,他們脾氣要真鬧起來,無非是逼虎傷人!
最後穆伯伯忍住性子,感慨言道:「你奶奶低…..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。」
最後決定告別六年聯勤製襪場的生涯。
* 在這次的訪談中,穆伯伯他很心痛的跟我說;人總是有感情的動物,
國家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們這群老兵捏!隨便的吭我們咧。
離開聯勤製襪場後,民國六十一年搬到共和。
搬進共和之前,穆伯伯說;他在東港各處都曾住過,最後找到共和這地方,
初自搬進共和時,他就住在我家後面,但我當時還小不是很有印象。
穆伯伯從此不靠國家,過著自謀生活的日子,由於育有五名子女(五女一男),
生活頓時陷入困境,穆伯伯只得靠著賣菜賣魚來維持家計。
據他說,當時的批發市場是在屏東市,所以他必須每天在天不亮時,
就得騎著腳踏車去屏東批貨,但因為新鮮的蔬菜和魚是不能久放的,
所以他只得批完貨後,就沿途叫賣。
像是山地門、龍泉、內埔等地都是他常去叫賣的鄉鎮,就這麼一路叫賣回東港。
一晃眼也過了些年。
他回憶說;記得有一回,下大雨,他仍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出門批貨,
但雨實在太大了,在他正欲往山地門的途中遇到了大水,
整個連人帶車、帶貨統統被衝進水裡,當時他想,這下完了…
能不能活著回去!或者怕是就要死在這趟大水!都還是個未知數咧。
情況緊急下….忽然從腦子裡瞬間浮現了他家人的影像,他決定奮力游泳,
並追回他的車,還有…他這一天所剩無幾的心血。
回到家後,他開始思考,覺得這樣賺錢太苦也太危險了,決定起灶賣饅頭、包子。
我至今回想,哇靠….他的饅頭、肉包子、豆沙包,真他奶奶低,不是蓋的。
* 這是穆伯伯當年壓麵糰作饅頭的地方和機器,他老人家沒讀過什麼書
,但卻是很懂道理的,他說他在聯勤當技工那幾年,未被記過,也從
不遲到。他之所以離開軍事單位自給自足,正是因為軍中…太黑了!
很快的,穆伯伯的饅頭、包子傳遍了整個東港鎮,
不僅僅是共和的居民,鎮內的人士,就連鎮外的人也都慕名而來,專程來買他的饅頭、包子。
也就因此,大家為求方便叫他,大都稱穆伯伯叫「老穆」。
饅頭的生意,日益興隆,相對的改善了穆伯伯全家的生活。
據穆伯伯說;其實在初起爐灶,賣饅頭的時候,家庭的生計仍處於非常窮困的狀態,房子又小,一家七口只能將就擠在廚房的大板子上面睡覺,
等攢了一點錢之後,穆伯伯便自己親手磚造了一間小房間,讓女兒跟老婆睡房間,兒子跟他則仍睡在廚房,生活非常苦,但卻感到知足、溫馨。
在眷村裡頭,最讓人詬病的是軍種歧視,由於穆伯伯是陸軍的游擊兵,偏偏又住在隸屬空軍的共和新村,自然會受到很多的鄙視與欺侮,甚至有幾任的村長還因看他老實好欺侮,便以要脅讓他搬家的方式,吭過他的錢。
但這一切穆伯伯看在眼裡,卻始終告訴自己,為了孩子他仍要持續的忍下去。
他告訴我說;別人都說老穆好騙!
小老弟啊,其實我心裡頭比誰都明白,比誰都清楚,誰是好人!誰是王八!
只是我不能反擊,也無力反擊,但我相信上蒼是有眼低。
穆伯伯說;天無絕人之路,我是個老實人,天會幫我低。
穆伯伯現年90歲,除了腿部因過去為了生活而積勞成疾,行動比較不方便外,就是耳朵有非常嚴重的重聽。其他的如體力、精神,都還是非常的好。
穆媽媽去世後,穆伯伯成了獨居老人,他每天仍會去整理自己的菜園子。
有一回,我陪他去菜園子,他順手從地上,抓了一把白色的日日春對著我說道;小老弟啊,你可別小看這個花喔。在我生活極其困苦的那個年代裡,我每天都會拿這些不起眼的小花去街上賣,就這樣也養活了一家子人。
穆伯伯現仍自給自足,用他自己種的香蕉、絲瓜,清晨至上午都會在活動中心外頭的廣場叫賣。過著如他所說的,「既知足又不愧對良心的生活」。
* 穆伯伯向來是個默默無聞,平時也不怎麼說話的人,
雖然每一場眷村的會議他都不會缺席,但這場96年
5月份的座談會上,他老人開始反擊,他強烈的態
度看得出來,他多年所累積的憤怒,及對這個國家
的失望。大家也為他的表現鼓掌叫好。
害人之心不可有,但防人之心不可無,這是此次訪
談中,他反覆跟我說的話。忍耐並不表示脆弱,而
是一種涵養,對一個書讀不多的人而言,有這種領
悟著實是一種氣度,從中也透析出他老人家豐富的
人生閱歷。
面對眷改,他感到傷心,他只期望國家能用良心來看看百姓過的日子。
他有時遇到我的時候,也常會對我說;小老弟,我現在老啦,我不能和你上火線跟軍方爭鬥,但我會全心全意的支持你,我這把年紀了,被ㄚ兵哥趕走了,我還能去哪?我哪也去不了啊。
眷村改建,我依的是全村的意思,我只是一介小民,不能也無法發表什麼看法。
今天…我住在共和新村三十幾年了,沒有人尊敬我,我已無所謂了,別人都叫我老穆,只有你和村長會喊我穆伯伯,我覺得安慰。真是謝謝你。
~感動啊。
* 這是穆伯伯的家,後面磚砌的低矮平房是他的親手之作。
最後我要離開的時候,他送我一句話;「留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」
,身體很重要,要好好低保重。
下次諸位有機會再到共和散步的時候,看見這位和善的老者,請給他
一個親切的微笑。
共和 ㄚ皓 96.12.9
留言列表